陈波:贸易战与“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陈波
早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时代,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重返亚洲”战略,就被认为是美国压制中国崛起的重要举措。一时间,中美两国是否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成为了政界和学界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时至今日,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已达到了历史空前的水平。“修昔底德”魔咒已笼罩在中美两国的头上。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的发言,指责中国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对美国的“侵害”,使得人们有理由担心中美竞争正在继续滑向深渊。
其实单单从中美贸易战的发展来看,“修昔底德陷阱”之争已越来越明显。今年5月20日,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为代表的中方代表团,及以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为代表的美方代表团在北京发表了联合声明,说明只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达成具体协议,中美贸易战就能避免:第一,中方将在能源进口上翻倍,农产品进口提高35%至40%;第二,双方致力于扩大制造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四,双方鼓励双向投资,努力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
按照2017年的数据,中国进口美国能源产品金额约600亿美元,进口美国农产品约为250亿美元,占美国全球农产品出口的三分之二。第一点中方已承诺,即在原有基础上,2018年底之前中方会多进口6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和100亿美元的农产品。中方承诺在短短半年之内完成高达700亿美元的额外进口采购,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中方的诚意可见一斑。第二到第四点虽然没有细节(原定稍后谈判),但是中方至少对于美方在知识产权、服务业开放、投资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的抱怨,都已持开放妥协的态度。
但是在5.20联合声明发表的第三天,特朗普就以“声明对美方不利”为由,拉开了贸易战序幕。特朗普的出尔反尔,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媒体的哗然。以至于7月25日美欧就解决贸易摩擦发表联合声明之后,《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就不无讽刺地说但愿特朗普对此份联合声明的保质期,长于中美5.20联合声明。
很难想象5.20联合声明只是姆努钦的个人意愿。以特朗普的行事风格,姆努钦若敢如此胆大妄为的话,早就被踢出特朗普政府了,不可能至今稳坐财政部长的职位。特朗普的出尔反尔,是因为他身边的鹰派不愿意看到中美就此和解,说服了总统改弦易张,“修昔底德陷阱”的魔咒就此打开。
因此,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无法避免,至少美国的当权者不想避免。反观中国,未很好坚持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导致了其部分政策出现需要检讨的地方,但是并非此次中美贸易战的主因。即便重新奉行邓公的“韬光养晦”战略,中美贸易战也不可能避免或解决。
哈佛学者艾莉森(Graham Allison)研究表明,在过去的500年间,世界上共出现了16次“修昔底德陷阱”,只有四次成功避免了战争。值得注意的是,二战以后发生的两次“陷阱”之争(美苏和德国-英法),都没有引起战争。因为使用现代化武器的热战是全世界都不可承受之重。中美争端的最差结果,就是类似于当年美苏之间的“冷战”。当然,即便是“冷战”也非中美两国,乃至世界人民之福。面对贸易战,乃至“修昔底德陷阱”,中国该如何应对?
中国有不少学者主张迅速止战,因为贸易对于中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况且作为贸易顺差国,中美贸易战对中国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美国。然而,10月1日特朗普在白宫就明确表态,对于贸易战,虽然中方非常愿意协商,但是美方觉得为时尚早。贸易战是美国蓄谋已久的举措,在特朗普政府鹰派当道的情况下,短期内若想解决,取决于美方的和解诚意,而非中方。既然短期内“和”的主动权在美方,主和派的愿望恐怕只是一厢情愿了。
其实,当下中国学者圈中所谓“主和派”和“主战派”的区别,只是在于迅速媾和及以战促和。对于“和”这一最终目标,大家并无异议。那么从中长期而言,中国又如何“促和”呢?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化压力为动力,倒逼国内改革提速。提振经济发展,是对抗美国压力的最佳手段。其实开放并不是目的,而是倒逼国内改革的手段。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迅速享受到了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红利,贸易和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中国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WTO非但没有冲毁中国的制造业,反而让中国占领了大量的国际市场。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中国在90年代中期为应对WTO的挑战,开始认真地在制造业中实行国有企业“关、停、并、转”,大幅减少民营企业的进入壁垒,通过优胜劣汰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为中国2001年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中国在美国的施压下,一方面应据理力争,另一方面也要顺势而为,将美国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大幅度展开国内的市场改革。
其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要加快落实市场负面清单,拆除各领域的市场准入壁垒,让民资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这样可以明显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提高市场竞争效率;另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要体现在“监”与“管”的换位,减少对市场的管制,集中精力加强对竞争行为的监督,建设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的“战”就是为国内企业迎接更直接、更激烈的国际竞争赢得宝贵时间,事实上国内经济改革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
同时,对他国的开放,就是对美国的反制。国际大势的发展比较明确:关税是守不住的,市场是关不住的。因此,中国应顺势而为,借力打力,通过自身的开放举措对比美国的贸易大棒,赢得世界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
对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都有的开放要求,中国需要尽快达成,向世界展示中国对开放承诺的认真态度。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WTO改革的讨论,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姿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等双边和多边高水平贸易与投资谈判。10月6日中国商务部表态,中国正在展开27个双边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升级,这与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排斥条款(针对中国)针锋相对。
中美竞争乃至对抗已然,其解决的希望短期取决于美国,而长期来看更取决于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大市场和更加符合营商环境的改革,来争取主要经济体对中国的支持,是中国与时间赛跑,与美国竞争的最优策略。
- 作者是中国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
-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