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钱、不加班,挪威人幸福感的来源

在距离台湾一万零五百公里距离的挪威,这里是多次被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评选为全球最适合人居住的国家;2010年也曾被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受封为「生活最美好国家」,挪威的国民年所得将近9万美元,约为台湾的5倍,有86%的挪威人满意自己的生活。

这个众人眼中的美好乌托邦社会,究竟什么原因得以拥有富强国力及幸福国民?跟随外交官妻子远赴挪威的作家李濠仲,透过在地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具体、临场感的故事介绍北欧式的价值观,为读者提供人人为之向往的社会图像,从中解读挪威人幸福感的来源。过程中,我们将发现许多有别于东方社会的态度和观念,又或者意外藉由这座遥远的王国,投射出曾经让我们感到幸福,却不慎遗忘的生活方式。挪威式的生活标准,对我们来说,未必高不可攀,而且其中说不定有着更符合我们所需的人生乐趣。

作者:(台湾)李濠仲

工作态度

因缘际会,我居然也成了奥斯陆索里区(Solli)国际扶轮社的常客,这支扶轮社的特色之一,即所有成员皆是外国人(非挪威籍),彼此之间的国籍分属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韩国,我这台湾人也有幸参与其中。通常我并不十分热衷这类社交场合,但他们每周都会固定举办一场小型联谊座谈,并邀请专业人士发表个人的挪威经验,举凡食衣住行到如何经商做生意,议题堪称五花八门,透过同为「外国人」的视角,大家得以在相同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因此也还算是个颇具实用性的活动。

然而我发现,一段时间以来最易引起各方讨论的话题,总是围绕在挪威的「职场规则」,这也显现了挪威人的工作态度的确别具特色。尽管同为「欧洲人」,扶轮社里的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都未必能百分之百融入当地的工作模式,更别提俄罗斯人得花多大的力气去适应这座斯堪地那维亚王国的独有文化。我相信,挪威人可能想都没想过,奥斯陆居然有一群人,固定每个礼拜聚在一起,关起门来对着他们的国家品头论足,而这当然是因为挪威有太多「反常理」现象,以至于我们这群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刚开始真的是有些无所适从。

例如俄罗斯人便非常不习惯挪威人处理事情时呆板、不知变通的一面。在俄罗斯做生意,人脉就是金脉,裙带关系东迁西扯愈扩愈大,表示个人生意前景无限光明,偶尔还得借重个人的后台、靠山,这类潜规则在挪威却经常英雄无用武之地。我甚至找不到和「企业门神」(聘请「有力人士」担任公司顾问)相近的挪威词汇,任何交易往来,都有一定标准作业程序,一通电话直达天厅的人际关系影响力,一般来说很难奏效,挪威人本来就是个擅于「独善其身」的民族,想靠交情拓展事业,到头来只是徒劳无功。扶轮社成员之一,俄罗斯籍的商业顾问菲莲(Svetlana Fj?ren)女士,苦口婆心奉劝我们,在地经商,最好别白花力气经营人际关系。

当然,不光是俄罗斯,亚洲社会的工作态度,一样和挪威人格格不入。我们强调的是个人的企图心、效率,视扩大企业规模为成就的表现,歌颂、赞许职场上的成功者,生活的重心,几乎都是围绕着工作打转。到了挪威,这一套逻辑竟遭大幅翻转,挪威人在乎集体共识,不强调个人主义,喜欢慢工出细活,工作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且不特别表扬成功人士,若失去生活品质,那么一切的努力付出皆属枉然。

这点特色,只要进到挪威各地的书店即可嗅出端倪,当地书店架上显眼的书籍,几乎没有任何一本是为传授「如何成功致富」的专书,更别说会有哪一位名人在书里现身说法自己的职场成功之道,富商巨贾的经营学,始终难以成为挪威人趋之若鹜的内容。和台湾书店里最醒目、显眼架柜上的钱、权之书,走向可谓大异其趣,此地书店居家生活类的杂志当道,陈列书籍无一和投资理财有关,正好反映了当地人家庭至上的生活观。

挪威人同时鼓励任何人都应该尽可能释放因工作而来的压力,或许是因为他们习惯无时无刻节制个人情绪,因此尽管彼此很少在工作场合与人细故争吵,却必须高度藉由运动和勤于休假,作为疏解压力的窗口。英国人、法国人向来不反对在工作会议上尽可能抒发己见,尽管可能遭致冲突或和人争执得面红耳赤也无所谓,关于这部分,挪威人对于自我意见,表达起来可就含蓄多了。

虽说这是个不鼓励加班工作的国家,但难免会有超出预期的工作内容必须处理,于是,当地有一特有的加班制度,只要是在每周37.5小时工作时数之外还留在办公室,都属「加班」,加班费的计算,以个人平均时薪或日薪两倍计算(但也要多缴这部分的所得税)。根据这几年挪威生活所见,每每听闻周遭朋友舍弃假期埋首加班,通常都是亚洲人或其他非挪威籍的欧洲人才有的行为,反观当地勇于休假(正职劳工每年有五星期年假)的上班族,则多半都是挪威人。

我们住家五百公尺外有一巴基斯坦移民经营的杂货店,巴基斯坦裔的店老板几乎是全年无休,我问他难道都不需要休息,他的答案是:「趁还能工作的时候,当然要多赚点钱。」移居挪威这段期间,每年我都会抽空回台湾一趟,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年逾七旬的大老板,他对挪威鱼油情有独钟,每回都会请我为其带个两罐。我很疑惑他一把年纪,何不退休含饴弄孙,老先生却说自己经由高人指点,估计他的事业至少还可再冲刺十年,看来他是把挪威鱼油当成不老仙丹在服用了。这两位东方世界典型工作狂人物,别说挪威人感到不可思议,连我都觉得他们或许应该尽早悬崖勒马。

不过,不以工作为人生目的的挪威人,倒也不能说他们好吃懒做、不事生产。在弹性上班的制度下,挪威人也会选择每天五点起床,七点抵达办公室,而后工作满7.5小时便早早下班,午休时间挪威人通常只花半小时,以简单冷食果腹,便又立刻投入手边工作。也许他们的平均工时相对亚州国家而言略短,每人每日还是投入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力气在工作上,至少挪威人自认,比起同样重视生活享受的义大利人、希腊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欧洲国家之中,他们已属愿意勤奋工作的一群。

请别误会我是在表扬挪威的「短工时」和「勤休假」,只是偶尔我们或许也有必要透过北欧国家如此极端的例子,回头检视我们自己,是不是在竞逐功成名就的同时,不慎掉入了另一处极端,进而失去了追求生活品质的憧憬和想像。一如那位打算再拚十年事业的台湾欧吉桑,尽管身体健朗、健步如飞、有钱有闲,深信自己可以靠着挪威鱼油舒筋活血,继续赚钱发达事业,却始终对旅游挪威这个国家兴趣缺缺,很多台湾人穷得只剩下钱,差不多就这个意思。

负债

经欧盟统计局(Eurostat)和瑞典统计局(Statistics Sweden)双认证(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确定了挪威是全欧洲食品价格最高的国家;全球人力资源分配方案供应商ECA International每年都会公布全球「生活费指数调查」,挪威首都奥斯陆在各城市物价排名中,长期皆保有前三名水准.藉由这些年挪威在地生活体验,我已亲身印证以上所言并无半句虚假。

当地超市里500毫升的啤酒一罐得花台币130元(挪威价格单位为克朗Kr,币值为台币五倍。文中全以台币价格计);鸡蛋平均一颗13元;350毫升矿泉水一瓶90元;可口可乐一瓶125元;男士理发平均一次1800元,女士平均2300元;电影票价一张500元;一瓶普通250毫升洗发精得花费180元;超市卖的白吐司一条要120元;搭乘公车一趟要240元(一小时内可免费转乘)我想无需再继续唱名下去,任何人应该都可以感受到挪威惊人的物价水准,出外用餐,即使选择最廉价牛排馆里最便宜的牛排,一客都得花上660元,并且此价格还不包括前餐、饮料和甜点。

一名挪威朋友打算在我当年生日时,邀我外出大吃一顿,请我任选一家餐厅,我说依照菜单定价而论,也许奥斯陆一份500元的麦当劳套餐对我来说即属难得。后来我们当然没有只以麦当劳草率打发,终究挑了一家道地挪威餐馆打牙祭,尽管已刻意排除昂贵的酒精类饮料和饭后甜点,两家四口那一餐仍付了台币6千多元,当然,我们是各自埋单。在奥斯陆,非必要特殊情况,通常少有人会傻乎乎地出面摆阔请吃晚餐,这是基于高物价压力下的相互体恤,无关乎彼此交情。

专司解答千奇百怪问题的「eHow」网站上,对「奥斯陆的省钱生活」有其独到且实用的见解。身处此地,「eHow」有言:避免搭乘计程车(挪威计程车起价平均500元台币);选择你能步行而至的酒吧,尽量搭乘大众运输,不要在外头玩乐太晚以至错过最后一班巴士,并购买月票;不要参加当地旅游团,买本旅游书,自己规划旅游路线,例如卡尔约翰大道(Karl Joans gate)、阿克尔港(Aker brygge)和韦格兰雕刻公园(Vigeland Park)都是免费的知名观光景点。

此外,它还建议,学习自己动手做三餐,除非你有兴趣在外头喝一碗250元的玉米浓汤;到奥斯陆城东的古兰卢卡(Grünerl?kka)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那里是充满活力、繁华的多元种族移民区,可以找到不少便宜货;如果可以忍受,不妨吃素,这是最能节省饮食开销的可靠方法,试着以豆类和蛋取代肉类蛋白质来源,否则就多吃花生酱;去瑞典买肉;在机场买酒;尽其所能取得一张学生证,加入奥斯陆大学校园酒吧会员,那是全挪威最便宜的酒吧;将H&M做为你的新目标,习惯自己全身上下都穿这个牌子;挪威是个劳力短缺的社会,想办法找份兼差工作,当地时薪皆在6百元以上。

看似揶揄、玩笑的奥斯陆生存之道,其实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初到挪威,我确实曾经因为当地的高物价,顿然感觉自己像个穷光蛋,瞻前顾后,什么都买不下手。这些年下来,关于「eHow」所提,我除了没有学生身分,照样吃肉之外,几乎是对其七成以上内容奉行不悖,开源不足,节流有余,生活还算过得去。

当地物价不光是外国人吃不消,挪威人自己其实也常抱怨东西太贵,一枝原子笔要卖100元的国家,生活成本未免太高。但有趣的是,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1年、2013年两度所作调查,挪威人对自己国家的生活满意度竟始终居高不下(挪威为OECD成员中,人民生活满意度最高国家)。

话说回来,挪威人因高物价而来的生活压力,也确实比我这外地人小,但问题本身并非他们的国民所得奇高,才免去了高物价的威胁,因为即使他们的国民所得已近9万美金,当地的所得税亦是高得吓人。刚出社会的新鲜人,才谋得第一份工作就得缴纳将近40%的所得税,高收入者甚至得被课以50%以上的重税,赚得愈多,缴得愈多。标准受薪阶级的实际可支配所得,依照这个国家的物价水准衡量,其实并不算特别优渥,却又幸好这个国家社会福利系统完善,挪威人每个月都当「月光族」,或是当个长年的「贷款族」也无所顾虑,而我却得精打细算手边的每一笔花费,孜孜矻矻为自己存下退休老本。

一般来说,挪威人甚少自行另外购买医疗保险和储蓄养老金,因为在挪威,只要年轻岁月有份正职工作,且遵照机制定时缴税,老年退休之后,几乎都可因国家稳固的退休金制度,确保余生度日无虞。1990年挪威政府大举建立了普照全国人民的「国家石油基金」(e State Petroleum Found),从此挪威人都可在完善的社会福利下过日子。虽说「石油」是这个国家稳固生活的重要基础,但世界上并非所有石油国家都有办法走上挪威这条老有所终之路,无惧老后无所依恃,绝对有助于社会集体的心灵稳定。

因此,挪威人即使赚100元,得缴50元的税,剩下的50元花光光也不足惜,毕竟国家退休金制度在稳健的运作下,他们至少不必担心老后三餐不济、露宿街头。正因为社会福利足以照顾挪威人从出生到死亡,国家税务单位还会特别紧盯银行户头存有大笔现金的挪威人,怀疑他们在挪威如此高物价、高所得税之下,如何还能存大钱?有如此完善的社会福利,又为什么需要存放着那么一大笔钱?对我们来说,银行存款探底,恐怕才是问题。

挪威人不若许多石油国家,一旦挖出黑金,便徒然制造许多穿金戴银的暴发户。老一辈挪威人甚至还可谓克勤克俭,年轻一辈挪威人消费力纵使大增,却被视为足资鼓励的行为,如今在这个国家负债于是不见得全是坏事,某个意义看来,它甚至还有助于让国家经济发展保持活力。

挪威人能在高物价生活中,径自感到幸福满足,我想,其中缘由,或许可拜「国家存钱、人民花钱」的机制所赐,而我们的社会,似乎正以反向逻辑持续发展中。

  • 节选自李濠仲所著《挪威人教我,比工作更重要的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