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雄霸全球的八大启示——格林斯潘新书《美国的资本主义》
作者:蔡书腾
来源:作者公号
前言:这篇稿子完稿于国庆前一天,原本希望给到国内一个财经大号在国庆期间首发,但该号负责人担心文章可能会触及近期一些言论管控的”高压线”,所以暂时”按下不表”。
对于编辑的顾虑我虽然表示理解,但我严正抗议这些扼杀民智的”高压线”的存在,也不希望这样一篇用心写就的东西长期无法与读者见面,所以只好拿我自己这个影响力极小的公众号先发了,欢迎积极转载、转发。
假如让400年前的世界人民投票选出最有可能成为在20世纪主宰世界的国家,会是哪个国家呢?位列前三的很可能分别是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一)、奥斯曼帝国(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以及西班牙帝国(欧洲第一强国),当时的英国才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岛国,而北美洲还只是一片广阔的荒野,散居着一些靠打猎为生的印第安人,没有建立起什么文明。
而在400年后的今天,诞生于北美洲那片荒野的美国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5%,却创造了全球GDP的四分之一。除了卡塔尔、挪威等少数几个很小的国家,美国的生活水平是全世界最高的。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美国毫无疑问是全球最成功、最有领导力的国家。
所以,美国成长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历史,如果从起点来看,确实非常不可思议。不夸张的说,过去400年来全球最为震撼的故事,就是曾经处在当时世界边缘的13个殖民地所组成的集合体,如何将自己塑造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
今天(10月16日),美国有一本新书面世,书名是《美国的资本主义》,作者是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经济学人》的编辑伍尔德里奇,该书讲述的就是400年来的美国经济发展史。
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在两位作者看来,美国正在遭遇发展的瓶颈,其全球领导地位在未来有可能被其它国家尤其是中国所取代,因此有必要认真梳理几百年来的发展历史,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金钥匙,从而重启前进的发动机,延续美国过去的辉煌。
笔者作为中信出版集团的签约讲书人,有幸在该书出版前读到了原版。作为一个中国读者,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最大的感慨是,该书对于中国的意义,绝不亚于它对于美国的意义,毕竟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与人性相通,它们跨越国界而存在,美国几百年来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而言也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
《美国的资本主义》一书英文版厚达460多页,笔者已于10月1日起连续10天在中信书院上对此书的精彩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在这里,我先提炼出书里八个美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各位进行分享,虽然它们绝不能涵盖所有的”美国经验”,也不一定能够生搬硬套到其他国家,但是其中的每一条都不应该被轻易的忽视。
一、极端重视保护私有产权。
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任何人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为由,践踏人们拥有私有财产、从事贸易活动以及保留劳动成果的权利。格林斯潘认为,宪法的这条原则,在确保美国的繁荣方面,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东西,包括富饶的土地与原材料这些传统的经济优势,因为它降低了人们的劳动成果被窃取的风险,对人们积极从事贸易活动形成了一种鼓励。
二、举国上下极其尊重企业家。
美国人对企业家的尊重程度,丝毫不亚于英国人对绅士或法国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美国人认为历史真正的发动机不是工人,也不是抽象的经济力量,而是企业家,他们最崇拜的不是什么帝王将相,而是爱迪生、福特、盖茨这样伟大的企业家。
三、高度容忍创造性破坏。
美国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承认毁灭是创造的代价,承认废弃的城镇和关闭的工厂是进步的代价,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这个国家异乎寻常地容忍破产。美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毁灭不仅仅是创造的一个副作用,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将资源转移到更有生产力的活动上,一方面是不可避免地导致破产和失业,另一方面则是创造新的企业和就业机会。
注:创造性破坏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所提出来的。在熊彼特看来,创造性破坏是资本主义的基本事实,它是指企业家为了获得超额利润,破坏原有的经济结构,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从而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创造性破坏的最关键要素就是企业家——当然这里指的是民营企业家,因为只有民营企业家才有不竭的动力去尝试创新。
四、普通民众充满独立自主的信念。
早期的美国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这些移民都是从欧洲独裁政权中千辛万苦逃离出来的,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坚信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价值。作家卡尔文·科顿曾说,这是一个由自力更生的人所组成的国家,没有比这更好的社会形态了。总统克利夫兰也曾说,老是期待政府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会削弱我们坚强的国民性格。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美国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大约80%的美国白人男性可以投票,但他们并没有利用自己的选票来限制企业的自由,最重要的原因是,老百姓不认为政府欠他们一份生计。
五、高度尊重市场,政府较少干预经济。
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一直谨慎地限制政府的范围和权力。罗斯福新政之前的美国,政府基本扮演着一个守夜人的角色。直到1871年,美国联邦政府只雇佣了51071人,其中36696人都是在邮局工作。除了内战时期,从1800年到1917年间,美国各级政府的总支出远低于GDP的10%。除了邮局,美国的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用和联邦政府打交道,他们连所得税都不用交。
当时的普遍观念是,创造一个良好社会所需要的只是一种健全的货币和一份权利法案,剩下的都可以交给自由市场。这一时期也是美国发展最迅猛的阶段,虽然时有危机,但往往是萧条自己治愈了自己。比如1920年美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在此期间,政策制定者并没有出手干预经济。结果,出人意料的崩盘之后,又出现了同样出人意料的急剧复苏。
相反,为了应对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采用史无前例的方式干预经济,试图通过定价和监管来微观管理经济,结果,虽然美国经济在1935年至1936年罗斯福推出巨额刺激计划后开始复苏,但这次复苏很快就失去了动力。
罗斯福大肆宣扬他在公共部门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这一切都被民营部门遭受的就业冲击所抵消。1939年,17.2%的美国人找不到工作,比胡佛执政最后一年的失业率还要高出一个百分点,这基本上宣告了罗斯福新政的失败。
六、信赖民营经济,抵制国有化浪潮。
二战之后,欧洲十分流行国有化运动,在英国,工党政府以绝对多数的优势获胜,开始实施国有化,并且打算建成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结果,国有化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英国逐渐遭遇人员臃肿、效率下滑等状况的困扰。
尽管美国一直有很多知识分子希望推行国有化,但是反制的力量更加强大。即使在二战期间,美国也没有将其大型工业国有化,更愿意向私人公司提供大宗订单,由他们来生产商品。战后,美国人更加渴望回归正常状态,因此政府废除了战时的中央计划体制。
在同一时期,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阅读了英国著名思想家哈耶克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该书通过有力的方式,论证了计划经济制度通向的并不是幸福和自由,而是奴役和专制。
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在建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所必须的基础设施方面表现出色,它通过修建公路和运河为工业的早期腾飞奠定了基础,它引领了世界的铁路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它也是第一个建立相对廉价的国内航空的国家,当然,市场在这一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八、承担必要的国际责任。
格林斯潘认为,30年代的大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一战之后,英国不再有能力承担国际经济体系的领导者,而美国却继续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没有挑起相应的责任。
二战结束前后,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长期利益在于,在全球范围内重建资本主义,因此大幅降低了关税,推动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签署了关贸总协定,落实了为欧洲提供重建资金的马歇尔计划,建立起由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为其此后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四十年里,中国创造了美国之外的另外一个伟大的经济奇迹,这个故事的精彩和壮观程度丝毫不亚于美国,而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出现,除了中国本身具有的一些独特之处,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段时期内,我们国家相对比较尊重私有产权、相信市场的力量、给予民营企业家存在的空间以及容忍创造性破坏。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开始遭遇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改革日益步入深水区,是根据先行者的指引和过去四十年的成功经验找到坚实的垫脚石,还是任性地一脚踩到淤泥上,或者干脆走起回头路,决定着我们能不能抵达繁荣的彼岸。在这个决定着国运的关键时刻,能够邂逅这样一本书,相信对于国人而言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