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文/叶泊枫

由于日本是低欲望的鼻祖,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事情,大致都能在过去的日本找到原型。

所以搞清楚日本经历过的事,对了解我们正在经历什么,和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很有借鉴意义。

01

重建 ⇒ 腾飞 ⇒ 泡沫

日本泡沫经济,指的是上世纪85-90年代,日本经历过的一场虚拟经济高速膨胀的时期。怎么形容呢,大概就是钱随便花,东西随便买,喜欢的女孩随便追……

这样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得从二战后期美军扔下的两颗原子弹说起……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这是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用于战争的原子弹一个月后,一名盟军记者站在一座曾经是展览馆的含有放射性的建筑物废墟中。爆炸几乎就发生在图片中圆顶的正上方。

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1945年底,开始非军事化的经济恢复;

1947年出现第一波婴儿潮——“团块世代”;

1950年韩战,“特殊景气”时代开启,军工生产恢复,美国的大量订单及投资,惠及了各个行业。

此后,日本走上了飞速发展的直通车,一发不可收拾。

标志事件有:

1)东京塔从开建到完工,只用了1年半,是当时世界最高塔,也是日本战后信心恢复的重要标志。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2) 1959年,平民出身的美智子与当时的皇太子(后来的明仁天皇)大婚,美智子成为日本民众的精神偶像,开启“日本梦”的新时代。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3)1960年,日本国会通过“美日安保同盟条约”,城市化开启,大量年轻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从各地涌入东京。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在大城市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通勤“高峰期”,甚至衍生出一种职业叫“推屋”,就是我们能在各种视频上看到的,专门负责把人给硬塞进地铁的工作。

再后来,又有了“剥屋”的工作,负责把挤上去的人给拉下来——“别上了,别上了”。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4)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日本人真正找回了自信!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5)1968年,日本成为了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生产的汽车、电器、电子消费品行销全球,并且在与美国的贸易中长期保持顺差。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6)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了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日本的工业科技。当时人气最高的是“自动洗人机”。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经济飞速发展也伴随着严重的工业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得日本人疯狂囤积卫生纸。

不过瑕不掩瑜,日本经济仍然在80年代走向高潮。

以上,我大致捋了一遍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不得不提的是,日本的迅速崛起,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1940体制”。

这是一种战时动员的举国体制,核心要素包括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融资体系、垄断大企业主导重工业发展、打土豪分田地。

温铁军老师曾分享过一个观点,他说二战后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基本实行的都是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因为早期转移的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血汗工厂”——高劳动强度、低人权保障,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军管体系,不可能搞得成。

日韩如此,后来的中国大陆也是如此,现在的越南则在重复东亚三强走过的老路。

反面教材是印度,由于太“散装”,所以搞不动基建,搞不了产业转移,也就没法工业化。

西方理论界把上述体制解读为国家资本主义

总结一下,日本战后经济快速腾飞的原因有:

  1. 自上而下的管制经济体制,建立起出口导向型经济;
  2. 友好的国际环境,承接了第一次产业转移;
  3. 人口红利形成了比较优势;
  4. 吃苦耐劳的国民精神。

看着是不是特眼熟?要不怎么说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崛起之路,都是一个模子刻的呢。

工业化末期,产能过剩导致资本过剩,过剩的产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追逐资产,制造泡沫,抢夺存量财富。

1985年之后,日本经济逐渐走向泡沫化:

  1. 日元升值,出口受阻,实体经济遭受打击;
  2. 石油危机结束之后的低通胀环境;
  3. 利率下调,货币泛滥,金融资产价格疯涨;
  4. 人类愚蠢的从众心理,越涨越买。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和股市,数以千万记的日本人一夜暴富。

钱来得太容易,生活就变得奢靡。

日本到处是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景象,高尔夫迅速平民化,布加迪威龙在街上成群结队。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当时的日本还流行吃金,什么金箔乌冬面,金箔寿司卷充斥着各种高档餐厅,那玩意儿又没味道,吃多了对身体还不好,瞎吃纯粹就是为了装x。

他们装x还装到了国外——全世界到处是买买买的日本人。

开公司的也很豪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就敢开出预付半年工资的条件……

既然泡沫时期那么好,为什么要刺破?

02

首先,泡沫时代是不是真的好?

有人说,那当然是真的好了,简直富到流油。我们现在讲信息茧房,就是说,一个事儿你经常听到的是单一方面的描述,时间长了,你会认为那就是事情的全貌。泡沫经济的一面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和“轻轻松松一天赚一亿”,而另一面则是脱实向虚、制造业萧条,以及产业工人收入下降,生活成本上升。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1987年的劳动节,日本共有390万人走上街头,举行“反解雇,反减薪”大游行

当时,日本打工人的工作时间是全世界最长的,连欧美的竞争对手都看不下去,说:“他们日本人太勤劳了,这对我们的企业是不公平的。”

但泡沫时期的打工人,虽吃苦耐劳却赚不到钱。

先富们通过炒房,不光大发横财,还推高了年轻人的生活成本。

有个叫渡边的男人,通过贷款买房 ⇒ 抵押贷款 ⇒ 再买房 ⇒ 再抵押再买房的循环模式,空手套白狼般地积累起天量的财富。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而在此之前,他只不过是停车场的包租公而已。在纪录片中,他意味深长地说:“那真是个好时代啊,好时代。”

废话,让他躺赢的时代,他会说不好么?

但当时的日本人全都能参与到炒房这个大富翁的游戏吗?

肯定不可能嘛,都去炒房,没人搞生产,他吃啥?

炒房的游戏规则就是“先富压榨后富”——接盘者不仅面临极高的成本,还将扛下巨大的风险。

先富们炒房赚钱,后生仔注定望房兴叹。

那个时代互联网还没有普及,能在媒体上抛头露面被人们看到的,无疑是“既得利益者”,但并不表示不存在“沉默的大多数”。

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2020年伊朗爆了个大新闻,很多自媒体大号研究起伊朗的历史,翻出巴列维王朝时期青年们读书聚会的照片,就说革命之前的伊朗更好。

然而,聚会趴体买奢侈品这样的照片根本描绘不了普通群众的生存状态,那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日常而已,就像一提到民国,有些人首先想到的总是才子佳人,完全忽略掉孔乙己、祥林嫂、闰土才是民国的代表。

民国是大资本、大买办、大官僚、大地主的好时代,却是无数个闰土的坏时代。

所以泡沫时代到底是不是好时代?

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得看话筒在谁手里。

时代把红利发给一些人,注定要以另一些人的牺牲为代价。

野口悠纪雄在书中写道:

如果不劳而获的人越来越多,就说明社会正在走向错误的方向。

8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就属于这种情况。运用理财技术就可以不付出劳动而获得收益,或者依靠空手套白狼地开发高尔夫球场,就可以累积起庞大的资产,甚至倒买倒卖美术作品也能获得巨额利润。

日本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源于日本人的勤劳苦干,当“勤劳致富”被人嘲笑的时候,经济发展就脱离了常识,原因很简单,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并没有增加,一些人一夜暴富,就意味着更多人跌入贫困之中。

从哪里可以看出泡沫时代,对日本年轻人来说不是一个好时代呢?

生育率!

1985—1990年的泡沫时期,是日本房价狂飙突进的5年,而日本的年轻人,却用实际行动让日本扑街了。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日本新生人口的减少贯穿了日本整个城镇化提速和房产泡沫化过程,泡沫破裂之后,日本新生人口降低的斜率明显放缓。1994年日本经济缓慢回升,新生人口数也稍微向上波动了一下。可见,生存环境才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最主要因素。

很多人都认为日本是因为泡沫破裂经济滑入“失去的30年”,生育率才低的。

其实这事说反了,瑞士信贷的陶冬有一篇爆款文章叫《人口悬崖》,写道:

日本九十年代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有日元汇率急升和事后央行政策失误等一系列原因,不过最大的基本面原因在笔者看来是人口结构的逆转,人口结构迅速老龄化,是日本房地产市场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

曾经以吃苦耐劳著称的日本人躺平了,变成了“平成废宅”,而曾经物欲膨胀纸醉金迷的日本人,却连最基础的消费欲望都在快速下降……

日本陷入了老龄化和低消费的消极循环,高房价消灭了年轻人的欲望,也消灭了日本的社会活力。

03

阴谋论

最值得重点讨论的,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过程,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也有一个大泡沫,“看得见的手”正面临着政策选择,而泡沫一旦刺破,很多人的生活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泡沫破方式有且仅有两种:一个是拖;一个是戳。

反应在经济决策的两难选择上,就是长痛还是短痛。

拖,就是我国现在所用的策略,即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住房产交易,再逆周期地缓慢收紧流动性,推动“去杠杆”。

戳,就是日本用过的方式,坏处是容易背负骂名,好处是早死早投胎,可以快速进入下一轮周期。

问题是,日本的决策者是故意戳破泡沫的吗?

如果真是故意的,其决策逻辑又是什么呢?

有个叫Richard Werner的货币经济学家,写了本叫《日元王子》的书,阐述了一个非常阴谋论的观点,即日本央行不光亲手刺破了泡沫,甚至连泡沫本身,都是他们故意制造出来的。

你肯定想说,这不是神经病吗,但他却有一套很能说服人的逻辑。

首先,日本央行的大佬们有迫切的改革欲望,他们认为“1940年体制”已经变成了日本进步的阻碍。

上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漫长的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破产,新自由主义成为统治世界的潮流思想,“大政府”那套,越来越不受待见。

80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阵营频频发生危机,“自由市场”在思想界已经被拔高为“人类历史的终结”,成了无可辩驳的政治正确。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日本精英阶层中,分化出了一少壮派,追求将“战时管制体制”改革为“自由市场体制”。

另外,央行和政府的矛盾始终是千篇一律的,政府关注眼前,希望央行维持宽松,好刺激就业争取民众支持。比如特朗普在任的时候,天天对美联储骂骂咧咧,认为松得还不够。

但央行则考虑得更长远,希望能独立决策、维护币值。

也就是说,日本央行希望脱离大藏省的控制。

这个大藏省,是战后日本经济部门最牛逼的机构,没有之一。

它不光统管了日本的财政和税收,还把持了金融和监管,相当于财政部+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一系列和国家印钱、花钱、收钱、监管相关的部门的集合体,它还通过分配经费、审批各省的年度预算方案等途径,牵制和影响其他部门的决策。

这样的大藏省,肯拱手交出“货币供给与定息权”?

日本央行所追求的改革,与其说是经济结构改革,不如说是权力结构改革,那阻力不是一般大。

日本央行对这些道道,门儿清,于是觉得有必要发动一场危机,让愤怒的国民推动改革。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哪一场变革,不是在危机中发生的。

——《日元王子》

流动性泛滥,就可以制造泡沫,而流动性收缩,就能刺破泡沫,这一放一收,就是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

央行控制流动性的方式通常有两个,一个是控制用钱的成本,即利率,另一个是控制货币量,比如我们常常参考的M2。

前面说日本央行受到大藏省的控制,定息和国债购买都由大藏省说了算,但日本央行可以利用“窗口指导”,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简单说就是央行能够决定各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以及贷给谁。

Richard认为日本央行利用窗口指导,释放了大量货币,造成了泡沫。

但为什么说这是日本央行的阴谋呢?

终于轮到“那个戳破泡沫的男人”出场了,他就是三重野康,于1989年末上任日银总裁,在短短8个月内,就加了3次息,直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三重野康自诩为“通货的看门人”,脾气刚,敢于直接批评大藏省的宽松政策,时常发表鹰派言论,对过热的地价与股市进行过严厉的批判:

工薪族努力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房的社会是不正常的,必须紧缩金融,抑制地价上涨。

日本银行协会会长、住友银行行长森川敏雄回忆道:“在当时,抑制房价是无懈可击的大义名份。”

所以大到主流媒体,小到街头巷议,民间舆论都对三重野康的“果断措施”大加赞赏。

表面上,三重野康是不畏强权,勇戳泡沫的“民意代表”。

然而实际上,泡沫兴起的那段时间,他是央行副总裁,并且架空了当时的总裁澄田智。所以正是三重野康本人通过窗口指导这一工具,释放了大量货币,推高了泡沫。(这段描述写在了澄田智的维基百科主页上)。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后来大藏省的官员腐败案频发,威信一落千丈,“日元王子”们开始摆脱大藏省的控制,最终于1997年通过了新的央行法案,大藏省也于2001年被拆分。

这里面更复杂的细节就不展开了,也没啥参考价值,日银和大藏省的权力斗争肯定有,因为同样的故事各国都发生过,比如80年代的美国,保罗沃尔克为了应对滞胀危机,力排众议开启加息,不光为美国赢得了一段长达20年的增长期,还争取了美联储的独立,至今都被奉为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

我们的央行前些年还和财政部发文互呛,央行直属的西南财经,也经常搞出一些打脸统计局的数据,核心问题都差不多,就是央行在追求决策的独立性。

但硬要说是日银一手策划了这个局,我觉得就有点拿《三国演义》当正史看的嫌疑了。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上图中,日本央行在75年代、80年代为应对石油危机造成的通胀,都加过息,对比着看,会发现90年代的加息显然是常规操作,而且从幅度和频率看,反倒显得有些小心翼翼,“用药过猛”的说法,显然是事后诸葛。

1991年的时候,日本股市虽然已经跌了,但楼市才刚刚松动,媒体们还叫嚷着货币政策应该再收紧一些。其实日银当时所面临的局面,简直可谓内忧外患,根本容不得他们从容做局。

三重野康担任总裁时,央行的第一工作目标还是“维持物价稳定”。但是房子不算在CPI里,所以即使房价涨上天,但在日元升值、油价走低的情况下,日本的CPI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1988年日本的CPI只有0.6%,所以央行根本就没有理由加息。

然而1989~1990年,国际局势云波诡谲,日本的CPI一下就涨到了2.5%,1990年底的时候,海湾战争已经酝酿出来了,油价飙升,CPI突破3%,央行再不加息,就说不过去了。

最致命的问题是欧美已经率先加息,1989年12月,美国的基准利率已经加到了7%,而日本仍停留在3.75%的低位。这么大的利差,再加上日本那么高的房价,很容易引起资本外流。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一国可以孤立地做决策。

霸主国美国的货币政策,相对来说要主动得多,所以由此又引出了第二款阴谋论,即《广场协议》是美国为遏制日本崛起的阴谋。

这个说法也没啥道理,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签订《广场协议》是符合日本利益的,更何况泡沫是日本人自己作死搞出来的,德国当时签的条件和日本比差不多,怎么就没有泡沫呢?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从日本房价的跌宕起伏来看,基本是怎么涨上去的,就怎么跌下来了,人口持续净流入的超一线城市——东京,也一样没消化掉泡沫。

所以我对“一线城市房价永远涨”的信仰感到特别不理解,东京难道不是一线?难道没有从周边吸血?

之所以会觉得一线城市永远涨,是因为有些人感受到上海深圳等地摇号抢房的盛况太过激烈,经常是几百个人抢一套。虽然贵,但架不住有钱人多啊;虽然又贵又难买,但大家仍旧抢着奔一线来啊……

要知道,在东京房价疯涨的1988年,摇号中签的概率只有1/6200。你要是穿越回去跟他们讲东京房价有泡沫,他们也一定会拿供求关系告诉你,你是傻比,然后还跟你说日本只有一个,东京也只有一个,核心资源就这么多。

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狂热和毁灭》一书中说:形成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愚蠢的从众心理。

网上看到一段子:

之前访问前日本央行大佬的时候听说的。当年央行有个经济学家,在房价最高的那几年一直公开,主张说房价地价高得不正常,以后一定会崩盘。

但是当时没人信他那套学说,结果到后面他自己也不信了,没忍住在崩盘前夕高价在东京买了房子。

这位经济学家后来当上了日本央行行长,他叫黑田东彦。

阴谋论的调调之所以这么流行,除了人们爱看宫斗的吃瓜心态以外,还有日元王子们的烟雾弹,因为他们需要掩盖其在货币政策上犯下的错误,弄个“下了一盘大棋”的说法,好显得不那么愚蠢。

我以前总讲,人们面临选择时,绝大部分会选择好走的而非正确的,然后后悔。其实国家也一样,本币升值,出口下降,最应该做的什么呢?是倒逼产业升级,加大技术含量,东西贵了不好卖,但你东西更牛逼了,人家不得不买,是不是也行?

但他就不,印钱多容易,是吧?

04

不能承受之重

人类有个毛病,总喜欢听神神叨叨的故事,再精密的理论,也不如精彩的故事流传得广。

人们更愿意相信某件事情的发生,是大人物下的“一盘大棋”。

但历史就是充满了偶然性,不能看到个结果,就一阵脑补说:“哦,他这棋原来是这样下的”。

泡沫爆了,就说是故意戳的,没爆就说在故意拖着。

其实,所有的泡沫,都是在失控状态下破的。

若是故意戳破,就意味着决策者知道有泡沫,然而野口悠纪雄在《日本战后经济史》中,吐槽说1990年之前,日本根本没有几个人提起过泡沫。

实际上,所有的决策者都想拖下去,软着陆,08年次贷危机,美财政和美联储也是左支右绌,拖了很久,现在就更夸张了,明明通胀已经淹到脖子了,他们仍旧苟着流动性,小心呵护美股。

关键的问题在于泡沫很脆弱,都想拖,但不一定能拖得住。再就是拖下去代价是什么,能不能承受?

还要看外部环境是否允许你拖。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比日本那会儿还要复杂,内部是高泡沫、高贫富分化、低增长,从通胀和就业情况看,高度拟合了滞胀的经济形态。外部环境按达里奥的说法,和二战前的情形很像,按温铁军的说法,是处在一场“新冷战”之中。

“二战前”和“新冷战”,讲的是长周期中的“大叙事”,咱们普通人除了饭后和楼下保安聊天时,能扯到那么远,其他时候都不会往那想。

这些年,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社科理论建设并没有多少创新,比如我们现在碰到的许多问题,仍在150年前,马克思的预言射程之内,所谓“大政府”刺激经济的手段,也不过是从凯恩斯主义进化到了MMT。

MMT就是“现代货币体系”,没啥神秘的,就是指印钱不要锚,靠政府信用撑着。

现在的美元就是这么印的,表面上美债是美元的锚,但翻个边,美元又在给美债兜底。

怎么理解呢,比如恒大商票就是打骨折,你也不敢收,但是美债你肯定愿意收,因为你知道一定可以脱手,反正美联储能接得住。

都说宇宙最大的泡沫是中房和美股,美股靠美元的流动性撑着,中房靠人民币的流动性撑着,某种程度上,中房也是靠美元流动性撑着的,因为我国央行资产的大头是外汇,而外汇中的大头是美元。

美元宽松,全球宽松;美元紧缩,全球紧缩。

所以炒股的最近都看着美联储的动作,他们态度稍微鹰一点,市场立刻就给反应。

这就引出两个问题:

1) 在美元周期中,我国的流动性调控,有多少主动性?

2) 中房是不是真的比美股能拖?

讲道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通常只在经济增长迅猛的时候,才有一定的主动性。

高增长,境外资本流入,这时候你可以选择紧缩国内货币,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关键技术领域,也可以搞宽松,让泛滥货币冲击投机市场,日本当年就是选择了后者,才翻的车。

现在你这低增长,再加上国外加息,人家的资金成本上涨,他就要开溜,不光他开溜,境内的资本也要避险开溜,这时候你就没有主动性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你管不住。

现在国内有很多人跑去越南投资,因为那边势头好,在重走我国改开老路。当越南经济增长走低,而国内又开始加息的时候,越南资产就会被抛售,随之越南货币也会被抛售,因为国际资本拿着越南盾没用,它又不是国际货币。

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索罗斯就是踩对了美元周期的节奏,砍瓜切菜般地做空东南亚,一战封神。

按卢麒元的说法,15-18年的美国加息周期中,我国有近3万亿美元的资本流失,贾跃亭就是那时候把债务留在国内,把资产带去美帝的,最近黑石的soho收购案也很受关注,潘石屹7折甩卖,能看出来,他“走”得很急。

也就是说,在美元加息周期中,我国的流动性,是没有多少主动空间的,只能被动跟着美元周期走。

高层意识到这点,正逐步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rm币的逐步国际化,如果rm币跟美元一样,能够到处买买买,那跨境资本就没必要在中美利差缩小的时候换回美元,这样美元周期的冲击就会小很多。又比如基建REITs,公共服务资产证券化了,央行就可以慢慢把公共资产变成rm币的锚。

美元周期会不会挤破我国的泡沫,还要看泡沫够不够脆。

2014-2018年那波美元周期,前期影响股市,后期才影响楼市,当中国内还搞了一波“涨价去库存”,原因是当时的居民杠杆率低,而储蓄率高,所以泡沫程度低。

居民杠杆的两头,一头是收入,另一头是债务。

收入看消费,债务看房价,只要消费趋势继续走低,房价不论是横盘还是微涨,都是在走钢丝。

有人说,那提振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内循环不就行了?

内循环有两大障碍,一是贫下中农没有钱,二是城市中产低欲望。

那就先放水拖着,等美股爆在前面行不行呢?

我倒不是觉得美股不会先爆,而是觉得美股就算先爆,也改变不了什么。

首先,美国人把MMT那套玩得炉火纯青,2020年上半年,美股在一月之内跌去30%,巴菲特直呼“没见过”,但美联储无限qe一开,立马又是一副大牛市。

其次,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元加息周期里,美股是上涨的。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最紧要的,是楼市泡沫的危害,远大于股市泡沫,因为楼市泡沫加剧了年轻人的生活成本,导致低消费和低生育。

曾有网友私信我,问:“日本女性的处境比中国女性差得多,为什么日本没有人‘打拳’?”

我怀疑提问的网友在钓鱼,因为但凡能问到这个问题,多半是知道答案的,估计就是想看我挨骂。

他所提之“打拳”,并非是主流认知中的“女权运动”或是“平权主义”,而是攻击性话语,即田园、咪蒙之类。

其实日本在80年代也刮了股“田园风”,煽动消费情绪的舆论洗脑大众,说成功女性的标配是拥有“车夫男”、“付账男”和“上贡男”,鼓吹女性想要的任何福利,都应该由男性买单。

在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泡沫晚期,青年们的婚恋关系,被极端物质化了,不仅要求男性配偶拥有千万日元以上的年薪,更是连吃饭和送礼,都有明确的价格标准。

叶泊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这画风,和前阵子风靡一时的“名媛拼团”和“天价彩礼”有一拼。

我始终觉得,一旦某种现象演化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解决方式就不能从道德指摘入手,这样只会形成对立,毕竟谁都不愿意被骂“普且信”或“热衷不劳而获”。

其实“天价彩礼”是经济泡沫发展到极端情形后,对“生育权”的泡沫化,用马恩的话讲,就是“资产的再生产,挤压了劳动的再生产”。

有点绕,所谓资产的再生产,就是资本增殖。而劳动的再生产,则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劳动力的恢复,也就是下班之后的娱乐、休闲、睡觉,另一个是二代劳动力的生产,即生育。

上述现象反应在社会现实中,就是工薪阶层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而生育意愿越来越低。

资本主义创造出“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通过pua女青年进而pua男青年,进而实现对劳动成果的掠夺。不论男女都是受害者,舆论被操纵着,将矛盾从阶级对立,转化为性别对立。

青年们卷得太累,谈不起恋爱也结不起婚,于是就地躺平,主动减少劳动力的再生产,反应在现实中,就是出工不出力(摸鱼学),和不生育。

年轻人一旦低欲望,消费主义就失效了,无欲则刚嘛,对于没有欲望的人,他怎么pua都没用,所以田园性质的主张,自然就没人响应了。

从个体角度看,靠“躺平”肯定赢不了,但躺的人越来越多,“资本主义”这个系统就会崩溃。往轻了说,是泡沫破裂、金融危机、系统重启;往重了说,就是民粹政治、社会动乱、系统更新。

以上,即使房价能够维持横盘,泡沫拖得下去,但代价是95后、00后的低欲望躺平和生育率爆跌,这是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不能承受之重

###

来源:知乎-叶泊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