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回望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
文/李海燕(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李海燕先生的新书《回望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2020年9月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内容聚焦日本在平成三十年(1989-2019)这样全球环境巨变的时代背景下,日本的产业和企业变化,研究日本经济社会深刻而持续的成长与变革,这些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1
我们该怎样正确看待日本?
过去40年,中国对日本的研究和关注明显是有变化的:20世纪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国内向日本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是很高的。90年代以后,一方面由于美国的IT革命,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泡沫经济之后的经济低迷,我们上上下下的关注点转向了美国,特别是华尔街和硅谷。2010年左右,中国GDP规模超过了日本。之后对日本的研究更少了。
但是2015年之后,中国国内重新评价日本的声音感觉又多了起来。这其中,有三个原因比较重要:
第一个原因是到海外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更加直接了解海外国家的情况。2014年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只有240万人左右,2019年这个数字是960万左右。
许多国人直接感觉到,虽然日本经济不景气长达20多年,但是感觉这个社会没有任何问题,日本社会所达到的,正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所期盼的。(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日本是殖民地,日本的问题非常严重,并非中国老百姓所盼。编者注)对产品质量产生更高要求的国人,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日本产品。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在2015年之后,更多地意识到了老龄少子化社会的严重性。中国的老龄化阶段正是平成时代初期日本所经历过的。中国期望通过研究日本的经验,更好地解决老龄少子化时代的问题。
第三个原因是诺贝尔奖。日本在2000年以后,共有18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平均每年有一人。这对中国人的冲击也是很大的。
我们对日本的研究太少太粗糙,对日本的认识简单停留在失去的十年或者失去的二十年上,对其发展的艰巨性认识不足。而中国人对日本了解不多或者评价比较低,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的国民危机感比较强,做事情比较踏实不爱声张。日本人出于居安思危的考虑,不断唱衰自己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们对日本缺乏正确的了解是会吃亏的。
2
平成30年:转化、分化、进化、国际化
日本的平成时代是从1989年1月8日到2019年4月30日的30年,是日本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
从国际环境来讲,冷战结束,信息革命风起云涌,全球化达到了历史未有的高峰,中国开始崛起。
从日本国内讲,日本在8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赶超欧美的国家目标。从90年代起,日本步入了一个少子老龄化社会。1945年到1990年的日本,是一个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发展进步,几乎所有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提高的社会。
平成时代的日本,行业有明有暗,企业有落败的,但是也有稳步发展的,也诞生了一批新型的企业。平成时代也诞生了这个时代特有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可以用四个“化”来形容平成时代的30年,即“转化”、“分化”、“进化”、“国际化”。
01 “转化”
日本的产业水平全面赶上欧美发达国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情。日本的造船业下水量在1956年成为全世界第一;钢铁产量在1979年成为全世界第一;汽车产量在1980年成为全世界第一;机床产量在1981年成为全世界第一;半导体产量在1986年左右成为全世界第一。
日本的人均GDP超过美国是1988年左右的事情,可以视为日本完成了明治维新以来赶超欧美的国家战略目标。
无独有偶,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成为全世界第一也是在1991年左右,即进入平成时代的第三年。这意味着日本的整体的医疗水平、生活水平、环境、治安等方面都达到了全世界顶尖的水平。
平成时代的30年是日本从追赶型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成熟的发达国家的30年。
02“分化”
日本在平成时代日本经济增长率一直很低,平均只有1%左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经济、产业、企业竞争力方面都是停滞的。恰恰相反,从企业的层面来讲,日本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国际化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了。
为了避免误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平成时代的日本,许多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落败了,但是每一个行业都有竞争力上升的企业。同一个行业内也有明有暗。比如半导体行业。日本的半导体行业中生产存储器(DRAM)的企业在平成时代全部落败了,但是在半导体行业的上游,也就是半导体生产设备和半导体材料方面,日本直到今天也是强大的。半导体设备整体实力依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强国。半导体材料方面,日本依然是全世界第一,行业内的企业在全世界的竞争力和地位即使在日美半导体摩擦后也没有任何动摇。
从老百姓的生活来讲,昭和时代的日本人收入水平都是年年上升的,国民的贫富差距也很小。进入平成时代,大部分国民的收入开始停滞不前,国民的贫富分化也开始成为社会问题。
“分化”给日本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今天我们有所耳闻的日本社会问题几乎都与“分化”和“老龄化”有关。
03 “进化”
回顾日本历史,它在不断地学习发达国家,之后自己开始慢慢进化和发展,在许多领域甚至超过自己的老师。日本古代是学习中国,在明治维新之前是学习荷兰,明治维新之后是学习西欧,二战后是学习美国。日本的缓慢的进化从来没有停止过。
零售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不算高科技行业。但是平成时代的30年,日本零售业的进化就非常明显。新型的零售业态也一路高歌猛进。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在一片“失去的十年”的声音当中,日本的药妆店和24小时便利店一直在数量和质量上扩展,1990-2000年的10年,药妆店的最大企业“松本清“的净利润增加了500%以上。“唐吉诃德”在中国目前也很有名气,它是在平成时代诞生发展的零售连锁。这家店是有明显的商业模式创新,“唐吉诃德” = discount shop + 24小时便利店 + amusement park,也就是商品廉价,24小时营业,而且店内布置的很有趣。目前日本的实体商业达到了全世界最高水平。
04 “国际化”
二战后日本的国际化起步是在80年代初。伴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加和日元的升值,日本企业开始在海外投资,普通国民也开始享受海外旅游。这一个趋势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尤其明显。1985年之后,日本开始在全世界大规模并购。但是80年代的日本的国际化是一个初步的,而且是一个单方面的国际化,也就是日本企业和日本人走向全世界,其内容和水平都是相对低级的。
平成时代的30年,是日本全方面国际化的时代。在“失去的十年”的声音中,几乎所有的日本大中型企业都完成了国际化布局。另外,日本其实一直是一个隐形的移民大国。平成30年中,到日本留学的外国学生的数量,拿到日本绿卡的外国人数量,拿到日本国籍的外国人的数量一直在稳定上升。特别是2010年之后,到日本旅游的外国客人年年攀升。
许多人对日本80年代泡沫时期,日本失败的海外并购的都津津乐道。但有所不知的是日本对外投资并购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日本度过了最艰难的90年代的十年以后,对外并购稳定发力。从2000年开始,日本对外并购的金额稳定增长了十多年。
3
聚焦平成时代日本经济中的行业和企业
《回望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并没有采取按照年份去描述平成时代的方式,而是每一个章节相对独立,很多内容涉及到了昭和甚至明治时代。这样做的一个基本考虑是如果要相对客观的认识现在的日本,必须放在历史的视野当中,现在的日本,都是过去几百年不断进步或者演变的结果。
以日本财阀为例,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三家财阀是三井、三菱、住友。三井和住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年前。三菱财阀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150年前的明治初期,日本的财阀一直是支持日本近代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对日本的政治也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介绍财阀发展历史,对于理解平成时代日本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和长寿企业已经成为日本软实力的重要符号。日本研究工匠精神和长寿企业的书籍大部分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也就是平成时代才大规模出现的。究其原因,第一是经过战后6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各行各业“职人匠人”的技术水平,在90年代达到了登峰造极,创造了许多在全世界领先的产品和服务。第二是日本的这些“职人匠人”企业和许多长寿企业经历了日本战后最长的受难时代后,在90年代的不景气中,反倒是闪闪发光、弥足珍贵。
###
来源: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