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日本的“耐心资本”

文/李海燕

日式“耐心资本”的本质是构筑共赢关系和对人的尊重。正是这两点奠定了战后50年日本赶超欧美的基础,也让日本企业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得以熬过漫漫长冬

中国社会开始关注“耐心资本”这个概念,背后的原因是中国面临解决“卡脖子”问题和经济社会质量全面提升的压力。耐心资本的特点是放弃眼前的小利益,谋求长期的大利益,而这需要制度和文化支撑。本文介绍二战后日本特色的耐心资本如何成就了日本产业的稳定发展、攻克“卡脖子”技术、解决行业过分内卷的问题。

回顾日本过去70多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就日式耐心资本提炼出若干个关键词:企业的以旧养新和梯田式发展战略、“适正利润”的社会风尚、家族传承深耕细分领域的文化传统。如果浓缩一下日式耐心资本的本质,那就是构筑共赢关系和对人的尊重。

以旧养新和梯田式发展

日本有4万多家创立超过百年的长寿企业,长寿企业背后的资本毫无疑问是耐心资本。但是仅仅有耐心,是不能让这些企业成为超过百年的长寿企业和优质企业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开始在一些细分领域超过欧美同行。进入90年代,大部分行业市场饱和,日本很多企业又成功开拓了新的技术领域。

笔者研究观察了500多家的优质日本企业,发现这些企业在技术升级和攻克“卡脖子”技术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以旧养新和梯田式发展。下面举例来说明这个特点。

  • 企业案例1:佳能研发纳米压印机

2023年10月13日,佳能公司销售了第一台用于半导体制造的纳米压印设备,用纳米压印的方式取代光刻机,该设备可以对应15纳米的加工精度。

上世纪80年代,尼康和佳能都进入了光刻机市场,佳能一直落后于尼康。2005年后,荷兰ASML越来越强。处在业内最弱地位的佳能公司另辟蹊径,从2004年开始研发可以取代光刻机的纳米压印设备,将近20年后交付了第一台商用设备。

日本的“耐心资本”

纳米压印的好处之一是设备价格比光刻机低,而且耗电量是光刻机的十分之一左右。佳能公司目前依然在改进该设备,一是要提高生产良率,二是提高加工精度,目前的目标是从15纳米提高到10纳米。

佳能公司成立于1937年,最初生产照相机,1970年左右进入复印机领域。此后,佳能公司一直是日本照相机行业和打印复印行业的代表性企业。2005年,佳能公司收购了anelva公司,更名为佳能anelva公司,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半导体生产中所必需的溅射设备。2007年佳能公司收购了特机公司,后来更名为佳能特机公司,该公司的真空蒸镀机大名鼎鼎。2014年,佳能公司收购美国Molecular Imprints公司的半导体部门,该部门专长纳米压印相关技术。2016年,佳能公司收购东芝医疗公司。

目前,佳能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也是全球知名企业。佳能从照相机开始,进入到复印机和打印机领域,再到半导体设备领域,最后进入到医疗设备领域。公司的发展就像层层的梯田。看似不相干的领域,其实有一些共通技术贯穿其中,一个是光电技术,一个是超精密加工和控制技术,它们就像山中的地下水,“梯田”是一层一层的,但下面的水是流通互连的。

佳能公司用照相机和复印机赚到的钱研发光刻机和纳米压印设备,收购医疗器械公司,这是“以旧养新”。为什么说是“梯田状发展”,因为公司的发展就像开垦和耕种梯田一样。山脚下的第一层梯田是照相机业务,向上走的第二层梯田是复印打印业务,第三层梯田是光刻机、半导体生产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务,第四层梯田是医疗设备。这四层梯田都耕种的很好,并不是开垦了新梯田,下面的梯田就“撂荒”了。今天,在数码相机和复印机打印机领域,佳能公司仍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在其他企业案例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现象。

  • 企业案例2:出光兴产成为显示材料和固态电池电解质龙头

出光兴产公司创建于1911年,二战后一直是日本第二大石油公司。该公司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都是不上市的家族企业。日本1973年和1979年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全社会大规模开展节能活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石油消费量开始钝化,石油公司整体面临增长瓶颈。这个背景下,出光兴产公司开始开拓新领域,并获得巨大成功。

1985年,出光兴产公司开始研发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材料,主要聚焦在蓝色发光材料上,1997年研发成功。之后该公司持续进行研发,在2002年成功研发出了发光时间更长的蓝色发光材料。之后,在此细分领域出光公司一直保持了业内第一的业绩。

有机EL材料主要用于下一代显示屏OLED,这种显示屏在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上广泛应用,也被视为电视机的未来主流,在当下的主流显示屏LCD上也有应用。

出光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也是先行者,在固态电池电解质的制造上,出光公司目前是全球范围内技术积累最深厚,最领先的公司。

2023年10月12日,丰田汽车和出光兴产共同发布消息,合作生产用于电动汽车固态电池,预计在2027年投放市场。

出光兴产对固态电池的研究持续了30年左右。原油当中含有一部分硫化物,出光兴产一直在摸索这些物质的用途,期间发现硫化物可以作为固态电池的电解质。

  • 企业案例3:AGC公司研发EUV光刻机光罩基板

AGC公司的原名朝日玻璃,创立于1907年,2018年更名为AGC,是日本最大玻璃企业。最初生产普通的建筑用平板玻璃,1955年开始生产电视机显像管的玻璃外壳,1956年进入汽车玻璃领域,1995年开始生产液晶面板玻璃,2017年开始生产EUV光刻机使用的光罩基板。

光罩是光刻机的关键部件,光罩基板又是制作光罩的基础材料,EUV光刻机光罩基板的生产由AGC和HOYA这两家日本公司垄断。AGC从2003年开始研究EUV光刻机的光罩基板,2017年量产,花费了大约15年时间。这期间的巨额研发费用,都是公司从既有产品的利润中拿出来的。HOYA原本是一家生产眼镜镜片的公司。

其实AGC成为EUV光罩基板双雄不止付出了15年,其背后还有长达百年的玻璃和材料行业的技术积累。1982年,AGC公司开始生产含氟树脂,之后长期在含氟化工产品领域深耕。1983年,AGC公司设立生物化学研究小组,开始进入生物领域。

  • 企业案例4:本田开发小型公务机

本田技研工业是日本主要汽车公司之一。本田技研成立于1948年,最初生产摩托车,1963年进入家庭轿车。1986年,本田开始研发小型飞机。经过将近20年的努力,2015年12月,本田从美国联邦航空局获得适航证,开始进入量产阶段。2016年本田从欧洲航空安全局拿到了适航证,2018年12月从日本监管当局拿到了适航证,历经32年。

日本的“耐心资本”

日本的“耐心资本”

根据本田公司网站介绍,1986年-1996年是小型飞机基础技术研究的时期,1997年-2003年是整机技术确立期,2004年-2006年是商业化准备期,2006年-2015年是量产准备和获得适航证的期间。2016年-2018年是从全球主要国家获得适航证和全球范围销售的时期。过去四年,在同类型的小型公务机领域,本田飞机全球市场份额一直都是第一名。

本田公司的发展经历也很好的诠释了以旧养新和梯田式发展。从摩托车到汽车,再到小型公务机,并不是有新产品了,旧的就抛弃。过去几十年,本田公司的摩托车业务、汽车业务也都在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因为摩托车业务和汽车业务一直盈利都非常好,本田公司才可以持续投入飞机业务。所谓耐心资本,有能力才能有耐心,并不是想有耐心就能保持耐心。

摩托车业务是本田公司的第一层梯田,汽车业务是第二层梯田,小型公务机业务是第三层梯田。目前,每一层梯田都在深耕细作。

日式耐心资本的本质

日本企业界经常能听到一个词——“适正利润”,意思是企业要长久发展,就必须有利润,但企业需要的是长期稳定的适当利润率,而非短期投机而来的高利润或者不择手段的高利润,也不能为了市场份额而放弃质量,或者损害员工利益来提高利润率。

日本中小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家族型企业。家族的传承也是日式耐心资本的重要保证和形式之一。家族传承的制度下,父母不会留一个烂摊子给儿女,家族几代人专注于自己的细分领域,打造了世界一流品牌。

日本知名机床企业山崎马扎克公司创业于1919年,今天也是非上市的家族企业。2023年是日本知名西洋长笛制造企业村松(Muramatsu)创立100周年。1923年创始人村松孝一开始制作长笛的时候,只是个人的工坊,当时日本会吹奏西洋长笛的人只有几十个。1957年,村松改组为公司法人,村松家族四代人只从事西洋长笛的制作。

最近几年我们很关注“卡脖子”技术。但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好坏,国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要看社会整体的企业质量。如果企业盲目扩大,目光就必然投向容易赚钱的领域和一时流行的领域,就不可能有耐心。

日式耐心资本的本质是共赢关系的构筑和对人的尊重。正是这两点,奠定了战后50年日本赶超欧美的基础,也让日本企业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得以熬过漫漫长冬。

对人的尊重首先是个人产权的尊重。正是有对个人产权的尊重,才会有家族几代人有序的传承和对质量的不懈追求。对人的尊重也是对人劳动价值的尊重,在日本有一个社会风气,消费者对好产品支付相应的对价是应该的,这也是所谓的日本“工匠精神”诞生的基础。如果社会只追捧低价,对认真做事的人没有肯定,所谓的“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持续。

对人的尊重也是对科学和在科技领域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尊重。进入21世纪,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迅速增加,一共有20人获奖,人数仅次于美国,其中物理学奖9人、化学奖6人、生理学或医学奖5人。笔者发现,获奖消息公布当天和第二天的电视新闻,诺奖获奖新闻全都是头条长报道,之后才是动态报道。

日本的“耐心资本”
免疫学家本庶佑与妻子本庶重子庆祝2018年获得诺贝尔奖。KYODO VIA AP IMAGES

日式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终身雇佣制度,这个制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中受到很大冲击,美式股东至上的企业管理理念开始渗入日本企业界。但直到今天,很多日本企业仍是终身雇佣制度。这个制度体现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尊重,也就是企业相信,给员工一个长期稳定的工作环境,员工就可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员工就能够成长为有用的人才。企业保障员工的生活,员工就可以对企业有长期的忠心和忠诚。这就是日本企业界流行的“以心换心”理念。可以说,长期雇佣制度对企业形成耐心资本有着直接影响。

(作者为北京城士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

###

来源:《财经》杂志